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回答 1 2024-06-23 06:44

蘑菇料翻堆的目的是什么

已解决 悬赏分:40 - 解决时间 2024-11-10 23:46
蘑菇料翻堆的目的是什么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举报 0 收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3 06:44

粪草培养料的堆制堆制培养料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发酵,以达到分解粪草成分,消除臭味,疏松粪肥,杀死害虫和杂菌,以供蘑菇生长需要。培养料的配方培养料配合的比例和种类,直接关系到堆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繁殖的好坏。培养料配制得合理,发酵进程就快,料堆温度高,材料分解得也好,发酵结束时得到的将是优质、适熟的蘑菇培养料,丰收就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在配制蘑菇培养料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碳氮比(C/N)。正常培养料堆制前的碳氮比在30~32:1之间。通过堆制发酵,碳氮比值不断发生变化,至发酵结束时,优质适熟的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值应该是17~18:1之间。如果堆制前培养料中含氮量低于1.2%,则材料发酵不好;含氮量太高,则微生物会“进攻”含氮丰富的化合物作为碳源,而多余的氮以氨的形式游离出来,结果培养料就会产生强烈的氨臭。游离氨的浓度太大,会杀伤蘑菇菌丝。因此,在堆料时,粪草的比例必须适当,一般粪草比例以6:4为好,切不可盲目乱加氮肥。计算培养料的碳氮比时很简单,将培养料中的各种物质的含碳量相加,所得总碳量被物质中的总氮量除之,就可得出其碳氮比值。一个好的配方,应该能满足蘑菇的各种营养要求,获得高产稳产,且原料价格低廉。下面是生产中各地采用的粪草培养料的配方,可供选择。

(1)按111m2用料计算,稻草1487kg,干牛粪1912kg,硫酸铵20kg,菜籽饼75kg,人粪尿25kg,过磷酸钙50kg,石膏50kg。

(2)按111m2用料计算稻草1487kg,干牛粪1487.5kg,尿素15kg,过磷酸钙35kg,石膏50kg,石灰25kg。

(3)按111m2用料计算干牛粪1767kg,稻草土1061kg,大麦杆707kg,花生饼粉166kg,木灰35kg,过磷酸钙41kg,尿素21kg,石膏62kg,石灰41kg。

(4)牛、马、猪粪58%,稻草或草40%,石膏粉1%,过磷酸钙l%,料水比1:1.4~1.6。

(5)稻草或麦草58%,牲畜粪38%,饼类(豆饼、花生饼和棉籽饼)3%,尿素1%,料水比1:

1. 4。

(6)稻草100kg,畜类10kg,尿素1.2kg,石膏1kg~2kg,料水比1:

1. 4~1.6。(7)麦草1000kg,干鸡粪80kg,石膏75kg,水1800kg。(8)稻草(麦草)500kg,牛粪500kg,棉籽饼(或豆饼)20kg~22kg,尿素3.5kg,硫酸铵7kg,过磷酸钙14kg,碳酸钙15kg,水1500kg~1800kg。(9)稻草(麦草)350kg,干猪粪(牛、马粪)700kg,棉籽饼(豆饼、菜籽饼)40kg,尿素6kg,过磷酸钙20kg,碳酸钙15kg,鸡粪1.40kg,水1700kg~1900kg。(10)稻草(麦草)600kg,干猪(牛)粪400kg,棉籽饼(豆饼)25kg,尿素4kg,硫酸铵7kg,过磷酸钙16kg,碳酸钙15kg,水1700kg。培养料的堆置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栽培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堆制发酵得好,就能得到优质的培养料,否则得到的培养料理化性质差,材料分解的不足,可供蘑菇利用的养分不多。堆料前的准备首先要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靠近菇房和水源的地方作为堆料的场地。地面要求平整、坚实,防止泥块混入料内,四周开好排水沟。堆料前应将材料进行预处理。通常在堆料前一天,将湿猪粪、干牛粪混合(牛粪类晒干后要粉碎),再用粪水或清水拌透,使其含水量达65%~70%。简单的检查方法是用手抓一把牛粪,用力一捏,以能看到水从指缝中渗出而不会滴下来为度。草应铡成20cm~25cm的长段,用畜尿、清粪水或清水浸泡12~14小时,小麦杆吸水性较差,应浸泡24~28小时,使草吸足水分,捞起,沥去多余的水份。如加豆饼、菜饼、蚕粪等,都要提前一天浸泡,堆料时分层准备。堆料蘑菇培养料堆制的时间,一般在播种前1个月左右,根据蘑菇对温度的要求,一般在9月份进行播种,气温较适宜,这样堆制时间应安排在7、8月份进行。堆制时,先在地面铺一层约2.3m宽,13cm~17cm厚的草(长度不限),草上铺一层3cm~5cm厚的粪肥,粪草要铺平。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2~15层,堆高1.5m。最上面一层用粪全面覆盖。料堆上下要求垂直,堆顶成龟背形。在堆制过程中,要边堆边浇水,一般从第二、三层开始浇,堆一次草、浇一次水,视粪草含水量多少而决定浇水多少。下层少浇些,上层多浇些。堆好后,料周围应有少量水流出。最后在料堆上面盖芦苇草帘(或稻草帘)或者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防日晒雨淋。翻堆为了使培养料发酵均匀,需经常进行翻堆。翻堆的目的是通过每次对粪草的翻动,改变堆内空气条件,调节水分,散发废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不断生长繁殖,从而进一步发酵,再次升高堆温,使培养料养分加速转化和分解,并利用堆温消灭杂菌和害虫。翻堆的作法是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中间的料翻到外面,四周的料翻到中间,把粪草充分抖松,使其均匀一致。在培养料堆制过程中,由于前期草料未能腐熟,料堆通气好,堆温下降慢。后期通过腐熟,料堆结实,通气差,料温下降快。因此在翻堆时需采取相应措施,水分掌握先湿后干,堆形采取先大后小,间隔时间先长后短。从堆制到进房,一般翻堆4~5次,每次间隔时间正常是7,6,5,4,3天,但。具体的翻堆次数还应根据料堆温度等情况灵活掌握。堆料结束后,料内要插入温度计,每天查看数次,了解发酵是否正常。第一次翻堆:通常建堆第二天堆温即上升,早晨或晚上可看到料堆顶部冒水蒸汽,第三天料温可达75℃左右,6天后料温下降,这时便应进行翻堆。若堆料2~3天,局部地方不冒水蒸汽,说明料太干,应在干的地方适当浇水。若料温在60℃以下,说明料堆发酵不好,应提前翻堆。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如因料太干而温度不高,要补充水分;若堆内水分过多,翻堆应放在晴天,以散发多余的水分;如因粪草在贮藏过程中已经霉变而发酵,料温上不去,应及时补充新鲜的粪草。翻堆时要浇足水分(料中如养分不足可浇粪水)。第一次翻堆时,料中水分以掌握在紧握一把料能滴下6~7滴水为宜,一般石膏、碳酸氢铵、尿素或饼肥等添加物应在这次翻堆时均匀加入。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6天左右,堆温由75℃左右开始下降,就需进行第二次翻堆。这次堆宽可缩至2m,高度不变,翻堆时加水不可多,用手挤一下料,能滴下4~5滴水即可,过磷酸钙可在此时翻堆时加入,并要防止料堆淋雨。第三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后5天可进行第三次翻堆。这次堆宽应缩至1.6m,高度不变,这时粪草已变软腐熟。在翻堆时应尽量把粪草抖松,防止厌气发酵。为了使料呈微碱性,每111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培养料可加石灰粉50kg~75kg。若料湿边翻边撒石灰粉;若料干可浇石灰清水。料内水分以紧握料能滴下2~3滴为宜。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4天左右就应进行第四次翻堆。这次翻料要进一步把粪草抖松,增加通气,促进发酵,若料的成熟度已适中,应着重调节好进房时所需的水分,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而不滴或滴下一滴为好。如料过湿,要翻开晾晒,散发多余水分,重新堆好;如料过干,要适当加水调节。如料中氨气较大,可在每111m2栽培面积的培养料中加过磷酸钙15kg~25kg。氨气少的加3kg~5kg,以中和氨气。培养料水分适宜的,过磷酸钙可采取分层撒入的方法,料干的可配成溶液喷洒。第五次翻堆:第四次翻堆后,如达到进房要求,堆制2~3天后即可进房。如料偏生,需进行第五次翻堆。这次翻堆除充分抖松粪草,促使均匀发酵外,料堆形应改为2.3m宽,1.5m高,缩短长度,减少料的表面积,这样堆好后两天即可进房。培养料进房要求:颜色棕褐色,无臭味,草长10cm~15cm,一拉即断,粪草均匀,料疏松,pH值6.8~7.5。

(2)合成培养料的堆制合成培养料即不用粪肥堆制的培养料。但光用稻、麦草也不宜栽培蘑菇,因为柴草虽然含有有机碳,但缺少氮素营养。如蘑菇培养料的碳与氮比例30:1,而稻草含碳与氮的比值是71:1,这样的比例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必须填加一定量的含氮辅助料,如尿素、硫酸铵等,以提高堆肥的含氮量,降低碳氮比。培养料的配方合成培养料添加的氮素的数量,要根据柴草和氮肥种类而定。如50kg稻草含碳量为22.8(50 X 45.6%)kg。配制成碳氮比为30:1的培养料需有0.7kg的氮(22.8÷30),除去50kg稻草中原含氮素0.31kg(50 X 0.63)尚需添加氮素0.44kg。因此需要尿素0.95kg(含氮量为46%),或硫酸铵(含氮量为21%)2kg。另外,除了适当比例的碳氮营养外,还需添加一定量的磷、钙等营养元素,所以在合成堆肥中,需1%~2%的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现介绍几种合成培养料的配方:

① 干草2500kg~2750kg,菜籽饼150kg,尿素25kg,硫酸铵40kg,过磷酸钙75kg石膏75kg,石灰粉50kg。

② 稻草1500kg,元麦草1000kg,尿素50kg~55kg,石膏6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粉50kg。以上两配方均按111m2栽培面积计,菇床料厚16.6cm。

③ 稻草100kg,尿素1kg,硫酸铵2kg,过磷酸钙3kg,碳酸钙2.5kg,水200kg。

(4)稻草100kg,尿素1.2kg,过磷酸钙0.5kg,水200kg。培养料的堆制合成培养料的堆制方法和粪草相似,所不同的是堆制前草料要预湿建堆时就应加入尿素、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翻堆一般也是五次。由于柴草透气性好,料温上升慢,建堆和翻堆可用脚踏实,料四周和堆顶最好用薄膜和草帘覆盖,以利增加料内温度加速发酵,一旦达到腐熟标准,就应及时进房。

(3)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技术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技术,是当前国内外蘑菇高产栽培普遍采用的新技术。它和前面历介绍的方法的不同点在于把发酵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为“前发酵阶段”,堆制方法和前面介绍的方法(一次发酵法)相同,但是堆制的时间比较短,通常只有12~13天, 翻堆2~3次。第二阶段也称“后发酵阶段’’或称“二次发酵”。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时需要加温,保持4~6天后降温,再进行播种。室外前发酵建堆方法与常规相同。水分掌握湿透、少调的原则。辅助料的添加,尿素可在堆料时放入,石膏粉、石灰粉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堆期11~13天,翻堆3次,间隔时间一般是4天,3天,3天。第三次翻堆后,隔1天可进房,进行后发酵。在翻堆的时间上可不受天数限制,料堆内温度达70℃以上,即可翻堆。室内后发酵搞好室内后发酵,是蘑菇高产的关键。在完成室外培养料前发酵后(即第三次翻堆后两天),应趁热速将培养料搬进菇房的床架上,每层厚度16.5cm~20cm,从最上层逐层次往下层填入床架内,料面要平,然后关闭菇房的门窗及抽风筒,当床上培养料继续发酵升高床温时,通入蒸汽或用炭灶加温,在两小时内将料温提高至60℃~65℃,保持2小时,然后小量通风,使料温逐渐降至为52℃,保持4~5天。这一过程称为培养料室内后发酵。在整个后发酵中,料温不宜高于65℃,但要有灵活适当的通气,使菇房内有适当的氧气,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进床的培养料要均匀,铺的厚度要一样,要疏松,料面要平整,便于后发酵一致。培养料进床整理好后,将菇房门窗关闭24小时,使房内热空气对流,当料温上升后,才开始输送蒸汽加热,这样能使后发酵期间有益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后发酵的正常进行。在认真做好前发酵的前提下,一般掌握后发酵在50℃~52℃,4~5天。经后发酵后一般料温让其自然逐步下降,每天下降速度以不得超过10℃~12℃为宜。快速冷却会使培养料质地变劣,且产生杂菌。后发酵结束后,要对料中有无氨气存在进行认真检查,如果尚存有一定量的氨气,要进行松料通风排除,或加适量的福尔马林以固定游离的氨气后,才能播种。经后发酵的培养料的湿度要逐步认真检查,料的湿度掌握在65%左右,如过干可用0.1%的石灰水喷雾补充水分,以利于播种后菌丝吃料,早发菌。培养料经过后发酵,使好热放线菌(链霉菌、嗜热单孢菌、假单孢菌)等有益的微生物充分生长,并大量繁殖出现许多孢子,出现这些孢子标志着培养料温度已达到60℃以上,最低有50℃,它们能把原来蘑菇菌丝不能利用吸收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易吸收的有机物,可供蘑菇吸收利用。且这些微生物还能合成大量的维生素和植物生长素等。因此,能增加培养料的有效养分,促进菌丝的吸收,促进子实体早形成,多长菇。经发酵后,料温上升到60℃~65℃,可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虫害和有害的微生物,喜中温性的细菌也被杀死。所以,经后发酵后,危害蘑菇生长的病虫害基本上被消灭,有利于蘑菇的生长发育,提高了蘑菇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缩短了生长周期。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是高产优质栽培一项新技术,还需进一步总结、提高。但二次发酵要有密闭的菇房条件,后发酵要有加热保温的设备,需要能源。对蘑菇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时要注意几个问题:进行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无论是室内或室外进行,都要趁第一次发酵的料温未降时赶快进行。第二次发酵后经过升温,水分有蒸发散失。发酵后要适当补充水分,补充的水温要与料温一致为好。第二次发酵时间一般4-5天,时间不宜过长。及时进房。室内进行第二次发酵的,播种前一定要做好室内的换气工作。室外进行第二次发酵的,要保证堆温按时提升或降低,加强透气,培养料质量才有保证。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