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回答 1 2024-06-20 12:42

陶器瓷器炻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已解决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 2024-09-21 04:26
陶器瓷器炻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举报 0 收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0 12:42

陶器是普通黄泥胎,普通火烧制的,大概是90多度就行。瓷器是石灰岩泥胎烧制,火的温度是在400~700度之间。炻器是把较坚硬的石头粉末烧制而成。相同点都是火烧制的。不同点是材料不同。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炻器的烧制温度在1180-1210度之间,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

炻器:

炻器这个名称来源于欧州,原意是石器。日本人在翻译时为了表明它不是用石头加工成的,而是经过烧制的,所以加上‘火’字旁,写作炻器。炻器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特点是坯体坚硬,机械强度较高。按原料所含的杂质,坯体可呈灰白到红棕色。如砂锅和耐酸陶瓷等。炻器坯体的气孔率很低,其坯体细密,达到了烧结程度,吸水率通常小于6%,炻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炻器坯体多数都带有颜色且无半透明性。

按其坯体的细密性,均匀性以及粗糙程度可将炻器分为粗炻器与细炻器两大类。粗炻器常见于工业用的耐酸化工陶瓷,建筑陶瓷和缸器,细炻器常见于日用炻器和陈设品。驰名中外的宜兴紫砂陶即是一种不施釉的有色细炻器,它是用当地的紫泥做成, 自古以来素有“注茶越宿,暑月不馊”的赞语。一般生产日用炻器的工艺与瓷器接近,也是由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制成。与瓷器相比,坯料中粘土用量较多,对杂质控制不如瓷器那样严格,而长石的用量比瓷器少得多。炻器中有时也加入高岭土、废瓷粉和滑石,有利于热稳定性和强度的提高,并增大烧结范围。炻器的烧成温度根据其熔剂量的含量不同可低到1160℃,高到1210℃,可以用低温易熔釉分两次烧成,也可以用高温生料釉一次烧成。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炻器坯料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大致如下:sio2 55~65%;Al2O3 25~35℃;熔剂氧化物总量5—8%。炻器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比瓷器好得多,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多的被采用。

日用炻器的装饰,常见的有色釉和釉下彩绘。如谷黄釉,浅色咖啡釉,棕红釉,淡黄釉等。籼下彩绘常采用筒笔图案,这种装饰法成本低,效果也较好。与瓷器相比,导热性较瓷器差,热稳定性较瓷器好,强度较高。

陶器与瓷器的不同:

“陶瓷”是人们惯用的统称,其实陶与瓷无论从外表和本质上都有区别。

陶的出现比瓷早,根据史籍记载,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烧制陶器.史书载述:“神农耕而作陶”;《史记>)有云,“黄帝命宁封为陶正”,足见远古时代,我国便有了陶器。从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间,我国便已经有了彩陶工艺。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一千年间,又有了青黄釉的陶器.直到魏晋时代,才进一步创造了瓷器.

陶与瓷的构造也不同,陶器胎体原料是粘土或青土.精陶器制作原料除粘土外,还加入有适量的长石和石英,泥料要经过充分陈腐和捏练.瓷器的原料主要是瓷土,粘土,瓷石,长石,石英等。原料要经过精选,淘洗,粗粉碎、细粉碎、搅拌、除铁质等工序之后,再经过压滤,脱水、陈腐,捏练才能制造瓷坯,他们的烧成温度也各有差异,陶瓷入窑后,在摄氏900—1200℃温度下烧成,低的只有六百至七百摄氏度.瓷器一般则在1300—1400℃的高温之下烧成。与此相应,陶的釉彩属低温釉,瓷器用的釉属高温釉。瓷和陶的物理特性也迥然不同,瓷器较之陶器胎体坚硬密实,敲击声清脆,洪亮、吸水率小而颜色洁白,半透明,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也好。而陶器质地较疏,敲击声哑,吸水率高,其颜色有杂色属不透明体,化学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也差。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它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不是有了‘瓷’面代替了“陶”,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