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回答 3 2024-06-18 18:12

高密所有村庄来历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24-11-16 00:29
高密所有村庄来历,在线求解答
举报 0 收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8 18:12

夏庄村,益民村

夏庄村与益民村是一个自然村,为夏庄镇政府驻地。元朝中期,有夏姓家族迁移至高密城区东北十五公里处。此地东南有胶河环绕,土地肥沃,林野闲远,水木清华。康乾年间,有窦姓在村东立庄,名窦家庄,也称小东庄。后在村前修建马王庙,此时徐,刘,张,郭姓迁来,居于马王庙后,故此庄其时也称马王庙或庙后。随着人口的迁入,至清末己鼎盛,成为高密东北部的中心名镇,民间有金夏庄之说,民国时代有小青岛之称。夏庄大街自然形成一S形南北大街,迁居于右鱼眼的徐,宋两大姓氏,后来异常兴旺,至现在人占全村的70%多。清乾隆年间,胡万年中进士,这是夏庄村明清两代唯一的一个进士。胡氏一族溯自汉代,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临汾地区迁来高密。

魏家屯

此村于清初年立村,其时此地一片荒芜,官府提介垦荒,始设民屯,由于魏姓最早迁来垦荒定居,以姓命屯,名魏家屯。

孟家屯

相传清初孟姓与甄姓在此垦荒立屯,始称孟甄屯,后甄姓消失,称孟家屯。村东原有庙宇一处,主神为观音菩萨,有钟楼,据说钟声在十里八里以外都能听见。后庙拆除。

五龙庄

村庄设立于清初,时官府提倡垦荒设立民屯,汤,竺,鲍三姓迁来定居时,在地势较高的土岭上,因岭有五条,故名五岭屯,夏庄土话中的龙,岭皆发岭音,久而久之,村名被雅化为五龙庄。五龙庄立村之初,村落周围皆为北脉湖的干涸之地,湾,塘,沼地四处许多,五龙庄先民以渔为生。

李家村(东李家村,西李家村)

明洪武年间,李姓由湖北枣阳县迁来,人口繁衍很快,以姓命名为李家村,后分两个村。此村山楂林为最大的片林。此村的年画和半印半画比较有名。建国以前忠恕堂为本村大户,家族兴盛200多年。

任家村

此村立于明嘉靖年间 ,时任姓从高密南乡梁尹村迁来,随后窦姓和李姓迁来,成村落,因任姓来得早,故名任家村。

茂早屯

此村建于明嘉靖年间,管姓由即墨迁来立村,因管家门前有一古槐,时名槐树底庄。清初,官府在此设立民屯,从此开始更名为帽早屯,建国后雅化为茂早屯。本村管系一族是春秋名相管仲的后代,明代曾出过两个进士,管嘉福,管嘉祯,与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同属一族。

仪家村

明代成化年间仪姓在此立村,仪姓祖先从云南迁到高密姚哥庄南曲村,后来南曲仪姓的一支迁来居住,定名为仪家村,此仪氏家族是明代仪尚书的后人。

大赵家庄

村建于明嘉靖年间,先有赵姓来此,后张姓,王姓迁来,故取名赵家庄,1996年改称大赵家庄。

朱家村

明嘉靖年间,朱姓从云南迁来,后李,齐姓迁来,因朱姓来得早故以姓定村名为朱家村。此村的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远近闻名。朱家村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多与战争有关。至今仍有朱太桓练兵处的传说,其南部夏庄村的点将台也无存。清咸丰年间,捻军入高密作战,两次经过朱家村。

台家村

村建于明嘉靖年间,台姓从诸城市台家大村迁来此地,后人兴旺成村落,以姓命名为台家村。铸造是本村的传统特色产业,闻名省外。

栾家官庄

明初年,栾姓由招远黄山馆迁居栾家城子,后于景泰年间迁来此地,其时,这一带为北脉湖干涸地,尚有大片水泽,故栾姓择居时选择在地势较高的沙岭上,取名栾家沙岭子,至清朝中叶,因周围村庄多称官庄,于是更今名。本村的扑灰年画自古就是传统手艺,现在此村己失传。本村的张信志,是夏庄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己离休。

张家官庄(张一,张二,张三,张四村)

张家官庄是北乡千户大村,明永乐年间,张姓由济南历城黄岗村迁来,其时,村附近有官路通过,故名张家官路庄,简称张家官庄,夏庄的七个官庄都是官路庄的简称,其村名来历也都与官道有关,此村之张为历城张。

1980年分为以上四个村。

李家官庄

明洪武年间,李姓由江苏宿州迁来,后人兴旺,因附近多官庄,于是定名为李家官庄。历史上以打制菜刀为传统的手工业。

东张家村

建于明初年,张姓自直隶(今河北)迁来,后人兴旺,形成村落,因张姓来得早,取名为张家村。因多重名,后改为东张家村。

石家官庄

此村在宋代就己建村,时石姓己居于此,由姓取名石家村,后来徐姓,单姓相继迁来,人口兴旺,渐成村之大姓,因周围多官庄,于是起村名为徐家官庄,至清末又改名为石家官庄。光绪三十四年,夏庄,官庄,刘家村,姜庄城子一带降冰雹三十分钟,大如拳头,小如鸡蛋,平地积雹一尺深,至一人死,庄稼绝产。

小寄庄

此村建于明弘治年间,时张姓从东大村(今东张家村)迁出,在村前建土屋定居,取寄居之意,名寄庄。又因村小,故称小寄庄,实为东张家村的分支。

车道口

明正德年间,赵姓自胶州的赵家老洼迁来立村,因村前有一条河,河北有道口,官道也由此通过,八方村民称此为车道口,故取村名车道口。张姓为村之大姓。

王家官庄

明永乐年间,王姓从湖北黄冈县迁来定居立村,因周围多官庄,故取名王家官庄。种植山药历史悠久。

龙王官庄

相传唐朝初年,此地建龙王庙不久,便有人在此定居,因居庙后,取村名庙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率军路过,由于人困马乏,被迫驻足休整,时一老妇携一篮一罐给军士送饭,全体军队吃饱喝足,唐王感谢,亲送老妇回庙,旋即不见。人云龙龙显圣,东征必胜。唐王到庙前许愿,得胜后定返此重修龙王庙。果然十二年后,唐军东征得胜,于是命元帅尉迟敬德监工重修龙王庙。且划地百亩赐予附近村民种,减免所有税,为后人们称作官地。及至元末,林姓由掖县迁来此地,借所驻官地之庄,将龙王庙后改村名为龙王官庄,随后周围立村者,皆以官庄为名。有关于没尾巴老李的传说,至今仍盛。龙潭夜雨位于此村龙神庙中,今己毁。

河西

明洪武年间,有李姓自河北枣强县哨门里迁来山东,李姓一支为青州守军,后来此定居,因为在当时的胶河西边,故于嘉靖年间定村名为河西社,立村河西 至今。河西的铁匠技术源源流长。民国时期的李九五(李振福)是山东省内著名拳师。

杜家官庄(杜一,杜二,杜三村)

村建于明永乐年间,杜姓从河北枣强县迁来,最先定居于杜家村(今台家村前),又迁到杜家店,随后来此定居,因附近多官庄,于是取名杜家官庄。后以街为界分为三个行政村。杜二村为山东最大的石膏加工生产专业村,曾为人民大会堂提供部分用材。

栾家店

明初年,栾姓由招远县黄山錧迁居栾家城子,至景泰年间迁来此地定居,人口多,成村落,因附近村庄称店,于是以姓命村名为栾家店。

祁家店

明初,祁姓由胶县迁来定居,随后张姓相继迁入,形成一小村,因所居之地南侧村庄均称店,祁姓来此最早,故名祁家店。历史上加工银首饰。

高家店

明初年间,高姓由山西洪洞县来此立村,因附近村多称店,故以姓命村名为高家店。

杜家店

明初年,杜姓由阳信县桑洛村迁来,先是在今台家村前居住,名为杜家村,后迁到现址,当时此地交通方便,车来人往,于是名店上,取村名为杜家店。村内有古槐一株,500年左右。

赵家官庄

明初年,徐姓由阳信县迁来,时名为徐家庄,后刘姓于明末年,赵姓于清初年管迁入,当时赵姓人口多,于是更村名为赵家官庄。

沟崖

明初年,有于氏三兄弟自登州大水泊土楼迁来立村,村前有一土桥,两侧蒿草从生,取村名为草桥庄。及至后来胶河改道,村后形成一条大沟,因居于沟前,于是更名为沟崖村。

陈家泊子

相传明朝有马姓者先来此建村,时称马家大村,后来陈姓迁来定居,由于村东是一片水泊,加上村前处有水泊子,于是更村名为陈家泊子。

郭家泊子

明中后期,宋家泊子北的水泊大幅度减少,显出一片空地,郭氏三兄弟自宋家泊子西村郭家南直迁来定居,人口兴旺,立村为郭家泊子。立村时有八百里梁山水泊之状,出行主要靠船。

毛家庵

相传毛姓在明洪武年间,由山西临汾地区迁来。后李姓由临村河西村迁来,因村西有废弃的尼姑庵一座,又因毛姓先来此,且人口多,故名毛家庵。纺绳业闻名于高密。

宋家泊子

古时为都泺湖中的一个小岛。史载:元代以前高密县城北,仁和,夏庄,河崖一带有600平方公里的北脉湖,与都泺湖,都泊湖三湖相连,构成了高密北部的水乡泽国之风貌。元以后,因修胶莱河水量不足,引三湖水补之,后湖水大减,至明中期,水量减半,湖中不少小鸟浮出水面而成为农田,宋家泊,郭家泊子和栾家泊子,陈家泊子为都泺湖中的几个大岛。这里在明清两代,是有名的高密八景之一,东浦荷香的西边。相传明初,孙姓先人来此定居,时称芙蓉庄,后因孙姓立村更名为孙家泊子,明中期,宋姓由夏庄迁来,后孙姓迁走,宋姓人口大增,于是更名为宋家泊子至今。

栾家泊子

建于明末年,栾姓自本镇栾家店迁来。随后李姓自高密老木田迁来,后董姓与田姓也迁来,因栾姓来得早,附近村名多以泊子,故称栾家泊子。清末年董田两姓迁走。

沙窝

明隆庆年间,杜姓由阳信县桑洛村迁来立村,杜姓人口迅速增加,后来林姓迁来,因村前是一片面积大,地势高的沙丘,村子又在北边且较低,取名为沙窝。历史上沙窝村曾发生过抗德阻路事件。

郭家南直

明永乐年间,于姓由南直隶迁来立村,明立国之后,明太祖定都南京,南京附近的地被称作直隶,北京附近的地被称为北直隶。郭姓人在此立村后为纪念故地,取名南直庄。随后张姓来此,由于此村在周围几个村叫南直最早,且最大,人口多,又称大南直。到明代万历年间,郭姓从蛮子官庄迁来,后人兴旺,于是更名为郭家南直。

王家南直

明崇祯年间,王姓从潍县东关状元胡同迁来定居,人口兴旺,因此处面临郭家南直,于是取名王家南直。

刘家村(刘一,刘二,刘三,刘四村)

元末有姜姓自昌邑城里迁来立村,因村立在伏家庄,今綦家村西面,取名为西伏家庄,明正德年间,刘姓由河北枣强县杏园村迁来,后刘姓人兴旺,1958年改称刘家村。

1981年分为四个村。历名上木业发达,行医者较多。

曙光村

明万历年间,周姓从胶县孟慈村迁来定居,定居后于村西北处建窑一座,以烧窑为主,定村名为周家窑,清中期改为周家庄。因重名,后改为曙光村。

张家南直

明正统年间,张姓自高密城里三街迁来立村,随后吕姓,郭姓迁来,因周围村多南直,故取名为张家南直。现在的张家南直为三个自然村,一是位于现村东南部的吕家南直,以吕姓多而名,

二是位于现村西南部的胶河边的高岭处,称为小岭。后合并至现张家南直。

綦家村

元代于姓在此定居,于姓来此之前这里是废弃的村庄,名伏家庄,于姓仍沿用此村名。据传,伏家庄设立历史久,东汉末年,高密以东今青岛城阳区有伏姓者为当地望族,伏家有女入宫为汉献帝之后,即伏皇后。时曹操把持朝政,伏皇后与娘家大臣合谋诛曹,事败,城阳伏家为曹操诛灭,幸存者逃到别处,其中一支迁往高密今綦家村,后伏姓人在此,称伏家庄。老伏家庄何时废弃,伏姓人家如何从村消失,不知。明永乐年间,本村綦姓先人由山东阳信县桑洛树村迁来,人口兴旺,后改为此村名。村内有460多年的古槐两株。

十里堡村

本村杜氏原藉为山东阳信县桑老树村,大明永乐年间迁高密,始居城南碾头村,后又迁城北葛家庄,几年后又迁许家庄,现在的十里堡村,杜氏来之前,有许姓一家居住,后来杜氏人兴旺,因此村距县城衙门十华里,当时村前有一大土堆为标志,从此人们都叫此村为十里堡,久之许家庄无人叫,十里堡于是成了村名。高密菜刀盛名远扬。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8 18:12

抱歉,我不太清楚高密所有村庄的来历,我可以提供一些高密市村庄的相关信息。

在胶东半岛上,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潮到四千年前。那时候,居住在半岛的人们已经开始根据生活的需要,在海岸上采石,并逐渐学会了冶铜和制陶。如今,在高密东北部的戈江埠遗址,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房址和陶器等遗存。

在胶东半岛,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例如,在青岛,许多村庄都有着德国人的历史。

1897年,德国的舰队入侵青岛,并建立了胶澳租界。在随后的几年里,德国人在周围地区建立了许多村庄,其中一些村庄的名字仍然沿用着德国的风格,如:胶州、城阳、市北、市南等。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村庄通常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姓氏构成,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例如,在苏南地区,许多村庄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如:周庄、沙家浜、锦溪等。这些村庄有着独特的水乡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村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基层组织,每个村庄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村庄,它们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11-16 00:29

前曹戈庄村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