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寿山石雕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有货号 发布时间:  阅读:0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提倡返璞归真,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那么寿山石雕是如何兴起的呢?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寿山石雕摆件


简单来说,寿山石的雕刻起源于南朝,兴起于唐宋,盛行在明清,复兴与当代。

据资料记载,目前发现的历史年代最久远的寿山石雕刻实物是1954年在福州仓山区桃花山的一座南朝墓葬中发现的“石猪”。该石猪高1.1厘米、长6.4厘米,呈伏卧状,是用长方形条石料稍加琢磨,再用简单线条刻画形象。其石质经鉴定为寿山老岭石,年代为南朝(公元420—589年),距今约1500年。此后,还是1954年,又在一座位于福州仓山乐群路的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寿山石雕刻的“石猪”作品,经鉴定亦为寿山老岭石。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寿山石雕刻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就已经开始了。


寿山石雕作品


到了唐宋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宗教昌盛,特别是文化和宗教,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托,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呈现出了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泱泱大国风度,佛教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兴盛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寿山石出产与福州,而福州素来又有着“佛国”之美誉,自然寿山石雕刻的兴起与佛教的发展和兴盛,有着极大的关系。据传,当时住在寺庙里的僧侣常在汲水或耕种时发现寿山石,因见其温润可爱,于是常常就地取材,寻捡寿山石,再磨砺雕琢成佛像、香炉和念珠之类的佛教用品,除供寺院使用之外,还常常当做礼品馈赠给香客。从此,寿山石雕刻品开始随着香客流向山外,传名于世。

元明之间,因为寿山石洁净如玉、柔而易攻,所以寿山石印章便应运而生,倍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自此,篆刻家自行奏刀,追奏仿汉、斑驳淋漓,中国独特的篆刻艺术得以风行和发展。在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又得到了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的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使得寿山石印章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和珍藏之宝。

清代是寿山石雕刻的昌盛时期,据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据说当年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就是用一块田黄石刻制而成,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印章,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


寿山石雕


在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寿山石雕刻开始复苏,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派融汇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吸收了古代与西方艺术之长,促使寿山石雕刻技法日新月异,出现了以薄意、浮雕、高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发展了透雕、镂空雕和银嵌等新技法。

每个时代赋予艺术创作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都是不同的,寿山石雕刻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趋于成熟的,因此,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件寿山石雕刻作品,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追求、艺术情趣,以及人生态度。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