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3 02:55
“中国”的别名,有“华夏”“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还有赤县、(诸)华、(诸)夏、中夏、区夏、方夏、函夏、海内、禹城、禹迹、禹甸、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等等。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 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 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 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 “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 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 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 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 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 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