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9 08:01
中国兰花,以幽与雅著称。其叶态优柔、花姿典雅,幽香四溢、清丽脱俗,素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美誉。然从来利弊互生,圈内兰人眼中的幽与雅,在旁观“吃瓜群众”看来,或许亦是寻常、等闲、不起眼等的代名词!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更多的人们去欣赏了解并喜欢上我们的国兰,当是我们每一位爱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诚然,我们的国兰,或许没有杜鹃的繁花似锦、不似牡丹般雍容华贵、也少了茶花的娇艳富丽。那么,国兰对于国人的吸引力究竟来源于何方呢?想来,这应该与社会影响力阶层(比如文人圈)的一些特殊口味与喜好,及其相应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关。记得马未都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文人是社会的一个标杆!思之诚然... ▲2017南通春兰赏花会 就精神寄托方面来看,自古文人多孤傲。从《离骚》的“滋兰树蕙”到《孔子家语》的“芝兰之室”,国兰居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历寒暑不因逆境而颓败的如梅傲骨、如松气质,恰恰契合了古今无数的迁客骚人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表达需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赏玩之余、志趣之外,皆实为抒胸中意气尔。如稼轩词所云:“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情愫自生。于是,在过去的文人圈子里,咏兰、画兰之余,种兰、赏兰自成风气。自然而然的,圈外亦难免争相效仿,呼应者众;就审美情趣方面来看,国人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审美传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驻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润物无声的烙印。这种潜藏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印记,造就了我们对国兰这种特有东方之美的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