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8 20:21
隋唐时期,佛教鼎盛,诚信伦理思想与先秦时期和宋明理学相比,略显单薄。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人的本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的本质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价值的实现。人真实无妄、诚实守信,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承诺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严格履行道德义务的表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诚实守信是立国之基。做人要讲诚信,治国更离不开诚信。诚如《左传》所云,诚信乃为治“国之宝”。对于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孔子将其提到相当的高度,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认为诚信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3.诚实守信是交往之道。诚实守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纽带,孔子把它视为与人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 4.诚实守信目的在“仁”。孔子的诚信思想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的,认为追求诚信的目的是为了求“仁”。“仁”是孔子对各种善的品德的最高概括,也是他整个学说的精髓所在。在孔子看来,各种德行都不过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论语》中指出,能够在实践中时时处处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便是仁。 5.诚实守信贵在践行。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规范,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信守承诺。从《论语》记载看,孔子十分强调践行诚信,认为诚实守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行动中。孔子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管处于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和社贵责任。 6.诚实守信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孔子虽然主张义重于利,但对经济利益并非绝对地排斥。他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对于正当、合理的利益追求予以充分的肯定。但与此同时,孔子更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为谋取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