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7 20:34
乾隆八年(1743年),在北京传教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给国内的朋友写了封信,信中对北京的天气十分抱怨。信中说:“北京的老人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高温。”当时,宋君荣用“拉姆士温度计”对北京的气温进行了记录。 后来,中国国家气象局古气候研究室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换算,得出1743年北京的平均气温高达40摄氏度,最高气温为那年的7月25日,温度高达44.4摄氏度。这个高温,是近三百年来中国北方夏季高温的最高纪录,至今都没有被打破。 四十多度的高温,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清朝,百姓的悲惨生活可想而知。这场酷暑可不仅仅发生在北京,全国各地都很热。根据同时期各地的文献记载,当时的天津“土石皆焦......人皆热死”,山西“道路行人皆有毙之”,青城“大旱千里......树木向西南辄多死”。这些骇人听闻的记载,现在看起来依然触目惊心。 走在路上,会看到行人走着走着就热死了,而地上的土石被烤的烫人,就连供人乘凉的树都被烤死了。山东、山西、河北、天津、京畿等地尤为严重,百姓苦不堪言。这场高温,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十分罕见的情况。大清开国以来,从没见过这样的天气。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持续了一个夏季的高温,带来了大旱。当时有官员上书乾隆皇帝,说天降灾难,是因为雍正帝实行的各项新政,建议皇上废除新政。乾隆大怒,骂他们“悖理上道”。 这场旱灾,从乾隆八年的夏天,一直持续到次年五月。大批百姓流离失所,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北京城内涌入大量难民,如此多的灾民,对皇权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乾隆皇帝深感担忧。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7 20:34
这场旱灾,从乾隆八年的夏天,一直持续到次年五月。大批百姓流离失所,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北京城内涌入大量难民,如此多的灾民,对皇权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乾隆皇帝深感担忧。 此时的乾隆,还是一个满怀抱负的年轻皇帝。面对如此严重的天灾,他迅速做出决策,与大臣们商讨出了赈灾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