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2010

 发布时间:  阅读:0

什么叫做增强型材料?

增强材料就象树木中的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是承受载荷的组元,纤维的力学性能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就其形态而言,主要有纤维及其织物、晶须和颗粒。就其组成的性质而言又可分为有机增强材料、金属增强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增强材料。

新能源总体发展规划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不仅是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政策延续,也是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方针指引,明确了发展规划与目标,为行业和市场带来发展定力与信心。

与2019年12月3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哪些变化和重点?EV视界为读者划重点、细解读。

一、《规划》核心要点

1、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2、发展愿景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3、战略任务

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4、保障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有效承接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加快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政策法规。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编制行业紧缺人才目录,优化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领域学科布局,树立正向激励导向,实行股权、期权等多元化激励措施。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强专利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建立互利共享、合作共赢的专利运营模式。

五是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抓紧抓实抓细规划落实工作。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

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2、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和控制基础平台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3、核心技术攻关

1)电池技术突破

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

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2)智能网联技术

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3)基础技术提升

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

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

支持基础元器件、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创新;

攻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海量异构数据组织分析、可重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高性能铝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

4、新型产业生态

1)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

坚持软硬协同攻关,集中开发车用操作系统。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通过产品快速迭代,扩大用户规模,加快车用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3)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

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支持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研发。优化再生利用产业布局,推动报废动力电池有价元素高效提取,促进产业资源化、高值化、绿色化发展。

4)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管理、控制等核心工业软件开发和集成,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支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示范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5)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

落实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强化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

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检测、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召回管理。

5、产业融合

1)与能源融合

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

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2)与交通融合

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加快建设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协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出行服务企业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发展及应用。

构建智能绿色物流运输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港口作业等领域应用,为新能源货车通行提供便利。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推广网络货运、挂车共享等新模式应用。

3)与信息通信融合

推进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高效协同。基于汽车感知、交通管控、城市管理等信息,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开展特定场景、区域及道路的示范应用。

打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汽车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加强车载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及关键电子零部件安全检测,强化新能源汽车数据分级分类和合规应用管理,完善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应急响应机制,保障“车端—传输管网—云端”各环节信息安全。

4)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促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开展智能有序充电、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城际智能交通、异构多模式通信网络融合等综合示范,支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城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快速公交系统(BRT)、自动代客泊车和特定场景示范应用。

6、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与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发,规范无线充电设施电磁频谱使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

2)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

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通信设施、智能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差分基站建设,推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3)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

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

4)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统筹充换电技术和接口、加氢技术和接口、车用储氢装置、车用通信协议、智能化道路建设、数据传输与结算等标准的制修订,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设智能基础设施、高精度动态地图、云控基础数据等服务平台,开展充换电、加氢、智能交通等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管理。

保温系数?各种保温材料的保温系数是多少?

具体如下:

1、气凝土,导热系数0.040W/(m·K)

气凝土也是一种现场喷涂施工的产品体系,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镁(MgO),一种理想的高温耐火材料,产品不含任何有机物质,它不但不会释放任何有害气体,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的温室效应、调节环境。

聚氨酯在喷涂时是快速固化的,而气凝土可以流淌。这种体系在北美主要用在木质隔墙的填充领域。我国的这种框架混凝土结构墙体,是没有多大优势的,它本身不能作为外饰面的承载层,只能做填充物。

2、玻璃棉板,导热系数0.042W/(m·K)

玻璃棉是将熔融玻璃纤维化,形成棉状的材料,化学成分属玻璃类,是一种无机质纤维,具有成型好、体积密度小、热导率彽、保温绝热、吸音性能好、耐腐饰、化学性能稳定。玻璃棉板是将玻璃棉施加热固性粘结剂制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板状制品。

玻璃棉与岩棉是有很大差异的,岩棉制品是以精致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玻璃棉主要是以玻璃为主要原料;玻璃棉比岩棉容重低、渣球含量少,从耐热温度上讲,岩棉的最高使用温度高最高为600摄氏度左右,玻璃棉只有260摄氏度左右。由于玻璃棉一般用于低于200摄氏度的保温部位,因此多用于一般建筑物或低温管道的保温,岩棉一般用于温度在500摄氏度的保温部位,多用于高温热力管道或电力设备的保温。岩棉板的酸度系数≥1.6,玻璃棉的酸度系数≤1.6,而酸度系数越高对板的强度,耐高温,耐久性等性能有显著的提高,目前国内的标准将用于外保温的棉状材料酸度系数控制在≥1.6,因此玻璃棉是不宜直接用于薄抹灰的外保温系统内。

3、复合硅酸镁铝绝热材料,导热系数0.045W/(m·K)

复合硅酸镁铝绝热材料以坡缕石、海泡石、膨润土、陶瓷纤维等无机材料为主要原料,在原硅酸镁绝热材料基础上,剔出了有害物质岩棉,添加多种特殊复合材料,经科学配方、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不燃、环保,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市场上这类产品的应用不多,具有地域性。

4、HX隔离式保温板,导热系数0.045W/(m·K)

HX隔离式防火保温板是以EPS聚苯板为主要原材料,采取特殊结构形式和工艺措施,将高效防火剂嵌入EPS板内而形成的复合防火保温板。

这种材料将EPS开槽,然后嵌填砂浆,最后再将外表面覆涂砂浆,经防火检测之后达到A级不燃的标准。生产工艺相对EPS复杂了,造价同样增加了。板材能克服施工过程中引燃的缺陷问题,目前完工案例工龄不长,无法知晓维护期间的质量问题。理论上说,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相互嵌填接缝,造成饰面开裂的风险极大。国人对于保温材料的创新,很少能真的出现那种研发了一种新的配方产品,或者是发明专利。这种从产品构造的角度而创造的产品,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徒有应对国家的保温防火政策罢了。

5、泡沫玻璃保温板,导热系数0.045~0.062W/(m·K)

泡沫玻璃是以石英砂矿粉或玻璃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发泡剂、促进剂等添加剂,经超细粉碎和均匀混合形成配合料,经融化、发泡、退火而形成的内部充满均匀封闭气孔的材料。而泡沫玻璃保温板是一种闭孔型的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由于其保温性能和强度相对较好,作为防火隔离带,在外墙和屋面应用较多。与岩棉相比,泡沫玻璃不吸水,所以在屋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6、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导热系数0.058W/(m·K)

聚苯颗粒是膨胀聚苯乙烯泡沫颗粒简称膨胀聚苯颗粒或聚苯颗粒,使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为基础原料膨胀发泡而成。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是由砂浆和聚苯颗粒组成的并且聚苯颗粒含量不小于80%的浆料。

国内出现产品标准较早的材料,在国内南方的应用范围较大。吸水率也较高。保温砂浆类的材料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综合性能随着材料调配有变动性,它不是一个稳定的材料体系,因人而异。保温颗粒拌得多了,保温好,强度差;保温颗粒少了,保温效果就没了。保温与强度很难兼得。

7、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导热系数0.0630~0.07W/(m·K)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保温板主要原料为阻燃发泡材料、粘结剂及和各种改性剂等,利用先进生产工艺,采用科学配比,经流水线一次压制成型,再经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而成。

市场上也有叫硅岩板的,该产品防火性能较好,保温效果一般,强度高,不易破碎,由于导热系数偏大,可以作为内外组合保温砂浆方案的替代品。

8、发泡水泥板,导热系数0.065~0.070W/(m·K)

以水泥、粉煤灰、硅灰等为主要原料,经发泡、养护、切割等工艺制成的闭孔轻质发泡水泥板,也称为复合发泡水泥板。这是比较纯的无机保温板材类型。

发泡水泥板的保温性能较差,不适用于高节能要求的外保温项目中。样块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脆,拿在手里不断的掉渣。

9、无机保温砂浆预制板,导热系数0.065~0.070W/(m·K)

以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为例,它是以膨胀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添加剂、填料等混合而成的预混料。如果在工厂预制生产板材,那就是本标题所指的板状保温材料了。主要材料膨胀玻化微珠是由玻璃质火山熔岩矿砂经膨胀、玻化等工艺制成,表面玻化封闭、呈不规则球状,内部为多孔空腔结构的无机颗粒材料。

无机保温砂浆是保温性能比较差的材料体系,但是工厂预制的保温板,在保温性能方面质量更可靠些,所以这个材料的排名比保温砂浆靠前。

10、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导热系数>0.070W/(m·K)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为无机保温砂浆的代表,在国外保温市场是被禁止的,在国内市场,也是“最低端保温产品”的代名词。

11、相变保温砂浆,导热系数0.08W/(m·K)

相变保温砂浆。相变材料(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当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相变材料经特殊工艺包裹封装后制成的相变微胶囊与一定比例的胶结料、轻集料、添加剂及水,经机械搅拌制成的具有相变保温、存贮热能、调温功能的建筑材料。

相变材料主要特点是在相变点时维持温度的恒定。在中国与保温材料复合其实是一种误用,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的作用是延缓室内升降温速度或推迟时间或保持温度恒定,通过吸收和放热过程(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来达到调节人居住舒适度进而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

12、发泡陶瓷板,导热系数0.10W/(m·K)

发泡陶瓷是以陶土尾矿、陶瓷碎片、河(湖)道淤泥、掺加料等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发泡技术,经高温焙烧而成的高气孔率的闭孔陶瓷材料。发泡陶瓷板则是由这种无机多孔陶瓷材料在工厂制成的热导率低、耐高温、耐候、不燃的保温板材。

一种区域性的带有地方保护特色的产品,造价及其昂贵,保温性能也较差,不适用于高节能要求的外保温项目中。

frp是什么意思?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或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FRP)是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形成的复合材料。

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常见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以及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P)。

gcr5是什么材料?

gcr5材料是中国玻璃纤维增强水泥。中国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指代抗碱玻璃纤维为增强剂,低碱度水泥砂浆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抗碱玻璃纤维成分中含有14%左右ZrO2,可有效减缓Ca(OH)2侵蚀。基体为低碱度(pH值11左右)早强水泥。水化产物主要是钙矾石,使水泥石结构密实,减少碱液对玻璃纤维的腐蚀。具有轻质、抗拉、抗弯强度高、耐久性、抗冲击、可加工性好等特性。

中国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可制成各种复杂形状的制品。

有机玻璃是有机合成材料么?

有机玻璃属于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农业、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玻璃 (Polymethyl methacrylate)是一种通俗的名称,缩写为PMMA。此高分子透明材料的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开发较早的重要热塑性塑料。有机玻璃分为无色透明、有色透明、珠光、压花有机玻璃四种。有机玻璃俗称亚克力、中宣压克力、亚格力,有机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等优点。有机玻璃又叫明胶玻璃、亚克力等。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玻璃钢学名纤维增强塑料,俗称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根据采用的纤维不同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塑料(GFRP),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CFRP),硼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它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纤维和基体组成。纤维(或晶须)的直径很小,一般在10μm以下,缺陷较少又较小,断裂应变约为千分之三十以内,是脆性材料,易损伤、断裂和受到腐蚀。基体相对于纤维来说,强度、模量都要低很多,但可以经受住大的应变,往往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是韧性材料。

杜拉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

1、杜拉纤维学 名: 聚丙烯(PP)短纤维

它可以极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砂浆)塑性收缩、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其分散性好,握裹力强;乱向分布,自动补强;施工简易,无毒安全;无磁防锈,防腐耐碱;经济合算,效果可靠;被大量使用于地下工程防水,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屋面、墙体、地坪、水池等,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中,其显著的效果已为大量实践所证明。

2、玻璃纤维(Fiberglas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玻璃纤维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但性脆,耐磨性较差。用来制造增强塑料或增强橡胶,作为补强材料。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