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北京城故宫中轴线的主要建筑?

 发布时间:  阅读:0

北京城故宫中轴线的主要建筑?

1、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

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2、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3、保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4、坤宁宫: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

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5、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武当山金殿有着怎样的建筑构造形式?

金殿坐西朝东,周围有紫金城、灵官长廊、灵官殿、金钟亭、玉磬亭、签房、印房和父母殿,高5.54米,宽5.8米,进深4.2米,共三间,全为铜铸鎏金,坐落在花岗岩砌筑的高大台基上,四周环绕着雕刻精美的石栏杆,屋脊上安装着龙、凤、鱼、马、仙人等物件,屋檐下安置圆柱十二根,斗拱制作精巧,梁枋安置合度,屋瓦、斗拱、檐柱、门窗都用铜铸构件卯榫拼焊而成,连接精密,看不出分件铸造的痕迹。金殿西南角柱上方外侧还嵌有一块黄澄澄的金块,传说是当年建造此殿时剩下的一块黄金,如今已被游人抚摸得闪闪发亮。

说明文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说明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明文作文 篇1 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的。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 有“灶王爷”神位。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 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 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 祈求。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 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 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 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 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 欢心,降福来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 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 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 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说明文作文 篇2 我最喜欢的水果?哦,让我想想。哦,对了!是它。

它只有我的大拇指这么大,大多是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的。它的颜色红彤彤的,顶上长着五角星似的绿叶子,像一个身穿红上衣的小姑娘又配了一条绿色的小裙子,让人看起来就觉得很好吃。它的身上长满了小刺,像许多小芝麻,可是它非常软,轻轻一捏就烂了。它闻起来有一股诱人的清香,真让人馋涎欲滴。

你只要轻轻一咬,一股酸甜的红红的汁水就会流入口中,让你全身每个毛孔都很舒服。它不但是人们爱吃的水果,还能制作许多糖果,果酱,蛋糕等食物,它在水果世界里既好吃又漂亮,而且又营养丰富,我怎能不爱它到了极点呢? 到现在你应该知道它是什么了吧?是的,它就是草莓——我的最爱! 说明文作文 篇3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天籁,每当心情烦闷时,听着各种声音,可以让我的心渐渐平静。 天籁,可以是钢琴所发出的飘扬旋律,句句婉转动听的琴音;天籁,也可以是扣人心弦的歌声,时而低沉浑厚,时而高亢清亮;天籁,还可以是震撼的浪潮声,声声震耳欲聋;天籁,更可以是亲朋好友对你的加油鼓励,使你心更加激昂。

天籁,可以是很多种声音,只要你认为能够穿透你的心,让你的灵魂到另一个境界,那就是天籁。 使我灵魂到另一个境界的,只有一种声音──钢琴声。它抚慰着我受伤的心灵,让我忘却心中的悲痛;它能振奋我的心,让我低迷的心重新燃烧,能继续走下去;它能帮我发泄心中的憎恨,使我的心如湖水般平静。音乐,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们思想的火花。

天籁,有着天使般的声音,让我灵魂受到感动与震撼。它,穿过我的心,拉起我已沦陷的心,使我被它拯救。 说明文作文 篇4 我和同学去逛街。

看见了一种小玩意儿,上面是一个字的,可以挂在手机等地方,那个摊上有好多不同的字。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微”字,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出来:给妈妈买个,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于是,我就把这个买了下来。 回家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妈,送你的!”说者,我把哪个小玩意儿递给了妈妈。

妈妈笑着说:“我好感动啊!”虽然妈妈的这句话看上去像开玩笑似的,但我能看出,妈妈是真的很感动。 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代价?而这个小玩意儿是多么的渺小,妈妈也只要我为她做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就满足了。现在的孩子可是很不容易满足的,甚至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什么事都要父母帮着做;见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就哭着喊着要父母买;饭菜不合口味,就嘟着嘴巴不吃…… 他们可曾想过,父母辛苦工作是为了谁?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孩子!父母为了我们而辛苦付出,那我们是不是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呢?不,我们没有付出,我们,只有收回。

我为我们的脆弱而感到可惜,因为我们不能也同样为父母做那么多事情。但是,没关系,父母只要我们为他们做一件小小的事,甚至可以不做。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只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

所以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今天,我懂得了要尊敬父母。今天,我知道了一定要好好学习! 说明文作文 篇5 时间有两张脸:白天与夜晚。白天,太阳升上天空,陪伴我们,照耀我们,给我们以温暖和光明,让我们全身心地学习、工作、生活。

夜晚,月亮挂在天上,守护着我们,给我们以温馨和宁静,让我们尽情消解疲劳和倦意。 时间有三条腿:秒针、分针和时针。秒针活泼,步伐轻盈,滴答的脚步声警示我们惜时守时。

分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悄无声息,不知疲倦,毫不懈怠地前行着。时针稳健深沉,定时踏响的节接犹如号角,启示生命向生动与永恒冲。

陈家祠要门票吗

门票10元,学生5元。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现为广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所在地,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陈家祠地铁站旁。

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年建成。

是当时广东七十二县的陈氏宗祠。初建时是供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参加科举考试时读书住宿之用,也是祭祖的祠堂。全院占地面积近15000平方米,院东有17000多平方米的绿地。主楼宽80米,深80米。

以“三进三路九厅两阳台”布局,穿插六个院落,八个走廊。它的规模很大,有宏伟的大厅和优雅的庭院。整个建筑的门、窗、屏、墙、柱、梁、屋顶都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等。

在建筑正门的外墙上,有六大砖雕,如梁山聚义、吴彤杏、刘凤群等。画中建筑的雕刻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花鸟栩栩如生。他们的砖雕技艺在现代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令人惊叹的作品。

特别有特色的是二回廊柚木屏风门双面雕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三访茅庐”、“赤壁之战”等木雕各20件。被誉为“木刀雕刻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中路一、二入口院内的石栏杆上镶嵌着铸铁双通花栏杆“从此幸福”和“三阳奇台”,展现了中国近代铸铁技术的成就。

院内的石雕、陶塑、灰塑也以岭南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精品琳琅满目而闻名。郭沫若曾题诗称赞陈书院的建筑艺术:“人可代替,人不可代替。”果不其然,建一个世界胜过读十年书。"陈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式布局,由九堂六院十翼长廊组成。

主楼占地6400平方米。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宏大,庭院宽敞典雅,尤其在建筑装饰上,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建筑内外构件上巧妙运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瓷雕塑、灰塑、铜铁铸造等装饰手法。花样繁多,造型生动,雕刻技艺精湛,笔画简单粗放但雕刻细致。可以说,陈书院是一座瑰丽的民间工艺宝库。

1959年,陈书院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主要收藏、保存、研究和宣传广东民间工艺。和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博物馆里有几个展厅,常年陈列着文物。展品包括陶瓷、雕塑、刺绣和其他精美工艺品。

其他工艺品种类更多:广州珐琅、金银工艺品、彩色蚀刻玻璃;佛山灯、剪纸、木刻、门面等。潮州面塑、端砚雕塑、草贴剪纸;还有阳江、潮汕、佛山地区的漆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品。还有现代家具、字画、文房四宝和茶艺的展厅和专门房间。

陈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风景名胜”之首。交通:乘坐地铁陈家祠站或乘坐85、88、104、107、128路公交车在高基站下车,乘坐268路公交车在陈家祠站下车或乘坐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路公交车。

陈家祠堂的雕刻艺术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陈家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

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 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 木雕在陈氏书院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

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 陈氏书院的木雕以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手法为主,建筑上下几乎所有的木构件都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故事和吉祥图案。

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中进二十扇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风,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后进大厅的11座8米高的木雕神龛罩,规模宏大,镂刻了数不尽的龙凤、花卉、人物故事等,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

多用在抱鼓石、石狮子、月台、台基、墙裙、柱础、劵门、垂带、台阶、栏杆、栏板及檐廊的檐柱、月梁、梁塾、雀替等地方,这些易受阳光和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都选用了花岗岩石材打造,防潮防霉又坚固耐用。花岗岩石浅灰的色调与砖木结构建筑的深沉主调形成对比,相互反衬,层次分明。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的月台是岭南石雕装饰工艺的代表,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月台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雕成。

栏杆柱头采用镂空技法,雕有一盘盘菠萝、杨桃、仙桃、佛手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岭南风情,又寄寓了陈氏子孙终年以果品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陈氏书院檐廊的外立面以檐柱、月梁、梁塾、雀替、栏杆、栏板等组成,石柱上端镶嵌有圆雕故事人物饰件,题材有“渭水访贤”、“曾子杀猪”、“孔明智收姜维”、“和合二仙”等;梁塾、雀替、栏板均雕有吉祥图案或人物故事。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陈氏书院建筑中,砖雕是建筑主要装饰工艺之一。

外墙、墀头、檐下等均采用砖雕作装饰。陈氏书院正面外墙上的6幅大型砖雕,均由质地细腻的东莞青砖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是同期建筑中少有的大型砖雕。其中“梁山聚义”、“刘庆伏狼驹”两幅砖雕均高1.75米,宽3.6米,其余四幅砖雕分别是“百鸟图”、“五伦全图”、“梧桐杏柳凤凰图”、“松雀图”,图的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诗文。

陈氏书院这种诗书画结合的砖雕也是同期少见的。而外墙檐下及廊门上边饰线条排列整齐,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有“挂线砖雕”之称。 陈氏书院主体建筑三进三路的九间厅堂外的墀头上,均饰有砖雕。

这些砖雕顶部为缕雕斗拱出头,中为主题纹饰图案,上下傍边是边饰图案,下部为副题图案和落款。其题材内容有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如:“喜鹊登梅”、“老鼠啃葡萄”、“金玉满堂”、“龙凤呈祥”、“太师少师”、“竹鹤图”、“杏林春燕”、“瓜瓞绵绵”、“东方朔偷桃”、“麻姑献寿”、“和合二仙”、“天姬送子”、“群英会”、“曹操大宴铜雀台”、“玉皇登殿”、“甘露寺”、“舌战群儒”等。 陈氏书院的砖雕,主要以浮雕为主,局部采用了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

陈氏书院砖雕出自南海、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民间艺人之手。艺人按需布设图案纹饰,丰富了单调的墙面,突现了广东砖雕的风格,为陈氏书院这座建筑添色不少,并成清代岭南建筑砖雕艺术的代表。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民间艺人以石灰为主要原材料,加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然后根据建筑空间和装饰部位的需要设计图案,在需装饰的部位进行现场制作。

一般先以草筋灰堆塑造型,再用纸筋灰细塑表面。待干到一定程度后,最后绘上各种色彩。 陈氏书院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从陈氏书院灰塑装饰的题材来看,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以及由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文字组成的各种吉祥图案等,还有山水、楼台亭阁等风景图案,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

石湾陶塑脊饰,又称“花脊”,用陶泥雕塑后经煅烧而成,是专门装饰于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建筑物上的特殊工艺。这种装饰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于晚清,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岭南地区,体现了南粤浓郁的民间建筑装饰风格。 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分别由文如壁、宝玉荣、美玉成、吴奇玉等店造,其数量和规模反映了当时广东陈氏宗族的经济实力。

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 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 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