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15092919199

移动脚手架的高度一般是多少

 发布时间:  阅读:0

移动脚手架的高度一般是多少

移动脚手架搭设高度一般最好不要超过15米到20米。具体可以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等规范。

移动脚手架的要求限高是多少?

根据连墙杆设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立杆横距一般为1.05~1.55m,砌筑脚手架步距一般为1.20~1.35m,装饰或砌筑、装饰两用的脚手架一般为1.80m,立杆纵距1.2~2.0m。其允许搭设高度为34~50m。

当为单排设置时,立杆横距1.2~1.4 m,立杆纵距1.5~2.0m。

允许搭设高度为24m。

脚手架搭设规范

外架搭设规范要求如下:钢管扣件脚手架搭设中应注意地基平整坚实,设置底座和垫板,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如采用对接扣件方法,则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根据连墙杆设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立杆。横距一般1.05~1.55m,砌筑脚手架步距一般为1.2~1.35m,装饰或砌筑、装饰两用的脚手架一般为1.80m,立杆纵距1.2~2.0m,其允许搭设高度为34~50m。

当为单排设置时,立杆横距1.2~1.4m,立杆纵距1.5~2.0m,允许搭设高度为24m。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可采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如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搭设面积不应超过10平方米,高度不应超过?

高度不应超过5m,面积不应超过10平方米,高宽比不应大于3:1,施工荷载不应超过1.5kN每平方米。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架体连接应牢固,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 80mm,行走轮和导向轮应配有制动器或刹车闸等固定措施。

移动式行走轮的承载力不应小于 5kN,行走轮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不应小于 2.5N·m,移动式操作平台架体应保持垂直,不得弯曲变形,行走轮的制动器除在移动情况外,均应保持制动状态,移动式操作平台在移动时,操作平台上不得站人。

扩展资料操作平台应进行设计计算,架体构造与材质应满足相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定。面积、高度或荷载超过本规范规定的,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操作平台的架体应采用钢管、型钢等组装,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及相关脚手架行业标准规定。平台面铺设的钢、木或竹胶合板等材质的脚手板,应符合强度要求,并应平整满铺及可靠固定。

操作平台投入使用时,应在平台的内侧设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物料应及时转运,不得超重与超高堆放。

移动式脚手架安全规范具体有哪些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安全施工规范》JG130-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广东省建设工程限制使用竹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管理规定》的通知,建管字(2003)38号。移动式脚手架立杆离墙面净距离宜大于150mm;大于150mm时应采取内挑架板或其他离口防护的安全措施。

移动式脚手架内外两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并与脚手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

在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应连续满铺与脚手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扣紧挡板,防止脚手板脱落和松动。 脚手架必须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做到可靠连接。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一字型、槽型)脚手架的丙端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米。当洞口宽度为一个跨距时,应在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在洞口两上角加斜撑杆。

扩展资料对使用中的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应定期检查并作记录,发现隐患需通知限期整改完善,检查主要项目:1、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2、步手架的整体和局垂直度偏差和立杆的沉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要注意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的转角处和断口处的垂直度;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4、脚步手板是否松动、悬挑,特别接口及转角位置;5、与建筑物的连接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移动;6、外包安全网、外挑安全网、安全隔离设施、外侧挡板、拦杆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整、牢固,能否正常发挥安全作用;7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的开口、断口和出入口应进行重点检查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8、检查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的荷载情况,使其实际承载不超过设计荷载,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上的施工材料应随用随运,施工荷载不得大于施工组织设计的承载要求;9、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纵横不平杆、纵横扫地杆及连墙壁件;10、定期检查脚手架(移动脚手架,门式脚手架)阶段验收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验收作业人员及上岗证件等是否已变更。

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有货号